茶,泛指由茶树植物叶或芽制作的饮品。后来引申为所有用植物花、叶、种子、根泡制的草本茶。 茶叶作为一种著名的保健饮品,它是古代中国南方人民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贡献,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饮食文化的贡献。

一、茶文化贯穿古今 1、神农时代:5000年以前,神农时代利用生叶煮着喝,把茶叶拿来当药用。“神农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此“荼”即为茶。
2、西周东周:大约3000年以前,开始人工栽培茶树,茶当菜食。东晋常璩所撰《华阳国志·巴志》载:巴子国“土植五谷,牲具六畜。......荼、蜜、灵龟、巨犀、山鸡、白雉、黄润鲜粉,皆纳贡之。其果实之珍者,树有荔枝,蔓有辛蒟,园有芳蒻、香茗。”表明:生活在陕西南部的古代巴人才是中国最早用茶、种茶的民族,至少已有3000余年的用茶、种茶的历史。3、秦汉时期:2300年以前,开始当茗饮,调煮,羹饮。清代郝懿行在《证俗文》中指出:“茗饮之法,始见于汉末,而已萌芽于前汉。司马相如凡将篇有荈诧,王褒僮约有武阳买茶。” (西汉)2000年以前,开始商业化,成都成为我国茶叶最早的集散中心。(东汉)1500年左右,开始制作茶饼,以便运输。茶与宗教(道教、佛教)结缘。4、三国魏晋时期:茶文化萌芽。司马相如曾作《凡将篇》、杨雄作《方言》,一个从药用,一个从文学角度谈到茶。晋代张载《登成都楼诗》盛赞成都茶“芳茶冠六清,溢味播九区”。《三国志·吴书·韦曜传》有“密赐茶荈以代酒”的典故,成为“以茶代酒”最早的记载。杜育《荈赋》是茶叶史上第一篇记载茶叶从种植到品饮全过程的散文,也使饮茶上升到美学高度,标志着茶艺的萌芽。

5、唐代:茶文化形成阶段。1200年以前,受唐代经济、文化、气候的影响,茶业发展;首部茶学专著陆羽《茶经》出版,形成茗饮之风,“滂时浸俗,盛于国朝两都并荆俞间,以为比屋之饮。”茶文化开始形成;佛教盛行,僧道生活与茶事联系紧密;出现众多名茶,茶政推行。

6、宋代:茶文化兴盛阶段。1000年以前,泡茶技艺改进,崇尚点茶、斗茶,贵白茶与建盏,宫廷茶文化、民间茶文化并驾齐驱;宋梅尧臣《南有嘉茗赋》云:“华夷蛮豹,固日饮而无厌,富贵贫贱,亦时啜无厌不宁。”宋吴自牧《梦粱录》卷十六“鳌铺”载:“盖人家每日不可阙者,柴米油盐酱醋茶。”自宋代始,茶就成为开门“七件事”之一。茶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。与茶相关的各种文化载体丰富多彩。赵佶《大观茶论》概要宋代茶叶生产、加工、品饮。

7、元代:700年以前,制作散茶,重炒略蒸。 8、明代:据今600多年,罢团茶,造散茶,带来品饮方式的变革,紫砂茶具风行。黄茶、黑茶和花茶的工艺相继形成。出现大量茶专著专文。
9、清代:300年以前,茶文化普及,茶馆遍及乡野。中国茶风靡世界,独步世界茶市,当时出口茶叶的只有中国,工艺以烘青和炒青为主,制作了乌龙茶、红茶、黑茶、花茶、绿茶、白茶。
10、近代 (1)1846-1886年是中国茶叶的兴盛时期(茶园面积不断的扩大,茶叶产量迅速增递,有力的促进了对外贸易发展)。
(2)1886-1947年,是中国茶叶生产的衰落时期(政治、经济方面、国际茶叶市场竞争失败)。 (3)1950-1988年,是中国茶叶生产的恢复发展时期,政府的支持和重视,大力恢复旧茶园,建立新茶园,改进新品种,推行科学种茶,茶叶经济走向稳定发展之路。使得茶叶生产量居世界第二位。(4)八十年代开始,茶文化开始复兴。各种茶文化活动方兴未艾。2015年,我国茶园总面积达到4316万亩,茶叶总产量达227.8万吨,总产值达到1519.2亿元,1-10月出口量25.79万吨。
二、利用茶的三个阶段 1、药用:发现和利用茶可以追溯到原始时期,我国第一部药物专著《神农本草》中就有“神农氏尝百草,日遇七十二毒,得荼而解之。”茶做药用,生嚼内服,清热,外敷消炎解毒。 2、食用:从生嚼到煮食,茶叶可以和粮食一起煮“茶粥”,“羹印”,或者灼煮,捞起,加调料。今云南基诺族仍有“凉拌茶菜”。3、饮用:饮用源于食用,饮茶比喝白水解渴。牧区将茶掺入牛奶共饮,少数民族地区有擂茶和打油茶。
三、饮用茶的三个阶段 1、唐代煮茶法:茶叶以炒青绿茶为主。煮茶前,先把茶叶碾成粉末,烧开水后将调料放入,再将茶粉撒入锅内。饮用时,趁热将茶渣和茶汤一起喝下去,谓之“吃茶”。 2、宋代点茶法:即用开水冲点茶粉,并用茶筅搅拌后饮用,前后七道工序,谓之“点茶”,今日本抹茶道就是起源于此;点茶高手常能点出变幻万千的图像,谓之“茶百戏”。 3、明代泡茶法:明代改为叶茶冲泡,开现代瀹饮泡茶法之端。
四、茶区分布 1、世界产茶区 中国、日本、印度、斯里兰卡、孟加拉、巴基斯坦、肯亚、马来西亚、印尼、越南、阿根庭及中南美洲,各国产茶区之茶籽、茶苗及制茶技术皆由中国直接或间接引入。
2、中国四大茶区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,茶区东起台湾东部海岸,西至西藏贡茶场,南至海南岛榆林海港,北到山东荣城市,包含西南、华南、江南、江北四大茶区。
(1)西南茶区 西南茶区是中国最古老的茶叶产地,包括云南、贵州、四川、西藏东南部地区。中国的外销碎茶和边茶大多数产自这里,也是高档绿茶、普洱茶喝花茶的主要产地。 (2)华南茶区 华南茶区包括广东、广西、福建、海南、云南南部等地,很多名茶,如铁观音、大红袍、凤凰单丛、六堡茶、西山茶等均产自这一茶区。 (3)江南茶区江南茶区以长江为界线,从长江抵达南岭,包括浙江、湖南、江西、安徽等地。茶树以灌木型为主,是质优高档绿茶的集中产区,如西湖龙井、碧螺春等,在中国茶区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。 (4)江北茶区 江北茶区从长江向北,直抵信阳,从西部的大巴山延伸到江苏北部,包括陕西南部,湖北北部,河南南部,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等地区,该茶区以生产绿茶为主,茶树均为灌木型中小叶种,生产的名茶有六安瓜片、信阳毛尖、紫阳毛尖等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