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素有“以文会友,以茶会友”的优秀传统“或十日一会,或月一寻盟”的雅集现象,此乃中国文化艺术史上的独特景观
雅集的雅,还在于茶席布置中体现的雅趣。古意茶叶、茶壶、茶杯、桌旗、盆景、插花等,都是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独特观照。他们重视娱乐性灵,在推杯换盏中产生创作的欲望,一旦有感而发,便挥毫泼墨,落笔如风,气贯长虹。历史上名垂千古的文人雅集,是以文会友的盛大聚会,期间催生了许多千古流芳的诗篇佳作。
清代张潮在《幽梦影》中写道:“人莫乐
于闲,非无所事事之谓也。闲则能抚琴,
闲则能游名山,闲则能交益友,闲则能饮
茶,闲则能著书,天下之乐,莫大于是。”
古代文人墨客们一有空闲,就会约三五知
已,到绿郊山野,松风竹月,烹泉煮茗,
吟诗作对。这种以文会友的聚会在古代称
之为“雅集”。
通过焚香、挂画、瓶供、吟咏诗文、抚琴
、礼茶等艺术形式陶冶情操的小型聚会,
内容和形式有点类似于现代的沙龙。既然
是雅集,必须有雅人,有雅事,还要有雅
兴。
宋徽宗 文会图(唐十八学士图)
台北故宫博物院藏
雅集上,文人墨客吟风弄月,诗文相合,
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茶、酒、香、花也来凑
凑热闹、敲敲边鼓。那些历史上著名的雅
集,随便翻开一页,都流光溢彩,令人神
往。
一、梁苑之游
领袖:梁孝王刘武
名士:邹阳、严忌、枚乘、司马相如、公
孙诡、羊胜等
时间:西汉,距今约2200年
现址:河南省商丘市梁园
西汉很多王侯热衷于延揽文士,犹以梁孝
王刘武最为著名,他是汉景帝胞弟,最为
窦太后疼爱。
梁苑,也叫“梁园”,又名“兔园”,是
刘武所建的一处私家园林,他雅好文翰,
广泛结交当时的文人名士,如司马相如、
枚乘、邹阳等皆为其座上宾客,许多人长
期居住园内,乐而忘返,“梁园”因此而闻
名。唐朝诗人李白有诗云:“一朝去京国
,十载客梁园”,用的就是这个典故。这
在史上称之为“梁苑之游”。
清 袁江《梁园飞雪图》故宫博物院藏
画上题款:“梁园飞雪,庚子徂暑,邗上
袁江画”。袁江将梁园安排在冬天的雪景
中:豪华的宴筵,殿堂中灯火通明,人来
人往,杯觥交错,在雪片纷纷扬扬中,别
有一番风味。而且,由于大雪的覆盖,屋
顶的瓦楞模糊地与细密的格窗、文饰等形
成强烈的对比。色彩的敷着利用屋顶的白
色,衬托出建筑物的绚丽斑斓的彩画,同
样也别具风味。
二、邺下之游
领袖:曹丕、曹植
名士:“建安七子”
王粲、刘桢、徐干、陈琳、阮瑀、应玚、
孔融、蔡琰等
时间:三国时期,距今约1800年
现址:河北省临漳县
三国时期,曹操定都邺城,他与儿子曹丕
曹植都喜欢交游名士,因此文士云集邺下
,经常集宴云游,诗酒酬唱。
曹丕在《又与吴质书》中回忆当时的盛况说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连席,何曾须臾相失。每至觞酌流行,丝竹并奏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不自知乐也。”
明 王问《建安七子图》绢本
曹丕在《又与吴质书》中回忆当时的盛况
说:“昔日游处,行则连舆,止则连席,
何曾须臾相失。每至觞酌流行,丝竹并奏
,酒酣耳热,仰而赋诗,当此之时,忽然
不自知乐也。”
当时文风极盛,成一时风气。所以后人评
价说“诗酒唱和领群雄,文人雅集开风气
”。邺下聚会,开创了文人雅集的先河。
三、金谷园雅集
领袖:石崇
名士:“金谷二十四友”
(潘岳、左思、陆机、陆云等)
时间:西晋,距今约1750年
现址:无迹可寻,位置据考证在洛阳市东
北
郦道元《水经注》谓其:“清泉茂树,众果竹柏,药草蔽翳”,是当时最美的花园。
石崇,西晋时期有名的权臣,《世说新语
》将其列入“汰侈”类,在历史上他以生
活奢靡而留名。其实,当时他也是颇有文
名的,他建有一座别墅,因金谷水贯注园
中,故名之曰“金谷园”。
明代画家仇英绘《金谷园图》
画中园林奇花异木皆备,珍禽悠然自得。
园主石崇与众人娱乐,神态悠然。
金谷园随地势高低筑台凿池而成,郦道元
《水经注》谓其:“清泉茂树,众果竹柏
,药草蔽翳”,是当时最美的花园。石崇
曾在金谷园中召集文人聚会,与当时的文
人左思、潘岳等二十四人结成诗社,史称
“金谷二十四友”。
清 华喦 金谷园图轴 纸本设色 178.7x94.4cm
上海博物馆藏
四、兰亭雅集
领袖:王羲之
名士:谢安、孙绰、王凝之、王徽之等
时间:晋穆帝永和九年,距今约1660年
现址:浙江省绍兴城西南兰渚山下
仇英(款) 兰亭雅集图
金谷园雅集影响极大,据说后来的兰亭集
会完全照这个样板来进行。据《世说新语
·企羡》载,“王右军得人以《兰亭集序》
方《金谷诗序》,又以己敌石崇,甚有欣
色”。东晋王羲之曾与二十多个文人聚会
,这便是有名的兰亭之会。
每个人都写了几首玄言诗,兴象遥远,意味无穷。
王羲之也留下了他那篇《兰亭序》帖。曲水流觞、
饮酒赋诗,则是东晋文人的一大创举
(传)唐寅 兰亭雅集图 手卷
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,在会稽山阴之兰亭
,会稽内史王羲之召集著名文士谢安、孙
绰、王凝之、王徽之等四十一人,“群贤
毕至,少长咸集”曲水流觞,诗文吟咏,
成诗数十首,王羲之把大家所作的诗集在
一起,乘兴挥毫,写下文辞与书法并绝千
古的《兰亭集序》,兰亭集会也因此成为
雅集史上的传奇。
唐 冯承素摹《冯摹兰亭序》卷
北京故宫博物院藏
五、滕王阁雅集
领袖:阎伯屿(时任洪州牧)
名士:王勃等
时间:唐高宗上元二年,距今约1300年
现址:江西省南昌市西北部沿江路赣江东岸
滕王阁是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
,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,唐太宗李
世民的弟弟,很有艺术才情。唐高宗上元
二年(公元675年),洪州牧阎伯屿于九
月九日大会宾客,让其婿吴子章作序以彰
其名,在场文人很多,都假意谦让,王勃
却提笔就作。
元 唐棣《滕王阁图》卷,纸本水墨 27.5 x 84.5 cm
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
阎伯屿初以“更衣”为名愤然离席,后来
听到“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
”一句,大惊“此真天才,当垂不朽矣!
”,出来站在王勃身边观看他写完此序,
并请上席,极欢而罢。据《唐摭言》说,
王勃做此文时才14岁。
《新唐书·文艺传》记滕王阁诗会为:“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,
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,因出纸笔遍请客,莫敢当,至勃,泛然不辞。
都督怒,起更衣,遣吏伺其文辄报。一再报,语益奇,乃矍然曰:
‘天才也!’请遂成文,极欢罢。”
元 夏永 《滕王阁图》24.7x24.7cm
波士顿美术馆藏
六、香山九老会
领袖:白居易
名士:胡杲、吉玫、刘贞、郑据、卢贞、
张浑、李元爽、释如满等
时间:唐代,距今约1200年
现址:河南省洛阳市
白居易在晚年期间,对仕途是心灰意冷,
与胡杲、吉玫、刘贞、郑据、卢贞、张浑
、李元爽和释如满八位长者,在洛阳香山
结为九老会,隐山遁水,坐禅谈经。
宋 马兴祖 《香山九老图卷》绢本水墨设色
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
白居易自号“香山居士”,在居住香山寺
期间,写下了《香山九老会诗序》。白居
易《香山雅集》的故事即由此而来,在中
国历史上影响很深。如今的香山寺内,还
保存着九老堂建筑。
宋人画 《香山九老图》
据说白居易曾经把自己所作的八百多首诗
稿存放在香山寺藏经堂内,供今人缅怀。
白居易在《香山寺》诗里这样写道:
空门寂静老夫闲,
伴鸟随云往复还。
家酿满瓶书满架,
半移生计入香山。
这首诗写出了白居易等九位长者在居住
香山寺期间的闲适生活。
明 周臣 《香山九老图》
七、西园雅集
领袖:驸马都尉王诜
名士: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秦观、李公
麟、米芾、蔡肇等
时间:北宋元丰年间,距今约1000年
现址:无迹可寻,位置据考证在河南省开
封市解放大道北段河大附中大门附近.
西园是宋初“功臣”王全彬的后裔、“将
门之子”王诜的宅第。王诜(公元1048
—1104年),北宋贵族、文人中的卓
越画家,字晋卿,太原人。
北宋年间,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秦观、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、
道士陈碧虚等人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,写诗作文,品茶寻韵,
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。有云:“水石潺湲,风竹相吞,炉烟方袅,
草木自馨。人间清旷之乐,不过如此。嗟呼!”
王诜《西园雅集图》
王诜自幼天资聪颖,过目不忘,诸子百家
无所不知,琴棋书画无所不精,整日与文
人雅士吟诗作画。
(传) 赵孟頫《西园雅集图》
元丰年间,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秦观、
李公麟、米芾、蔡肇、李之仪、郑嘉会、
张耒、王钦臣、刘泾、晁补之以及僧人圆
通、道士陈碧虚等人雅集于王诜府邸西园
,故称“西园雅集”。
李公麟《西园雅集图》
当时李公麟作《西园雅集图》,米芾作《
西园雅集图记》以记其盛,“西园雅集”
于是成为令后世文人墨客钦羡追慕不已的
文坛佳话。
北宋年间,苏轼、苏辙、黄庭坚、秦观、李公麟以及僧人圆通、道士陈碧虚等人会于驸马都尉王诜府邸西园,写诗作文,品茶寻韵,其言行诗文之雅为一时之盛况。
有云:“水石潺湲,风竹相吞,炉烟方袅,草木自馨。人间清旷之乐,不过如此。嗟呼!”
刘松年 《西园雅集图》
八、玉山雅集
领袖:顾瑛、杨维桢
名士:黄公望、倪瓒、王蒙、张渥、王冕
、赵元等
时间:元末,距今约600年
现址:江苏省昆山市巴城镇正仪街道区
顾瑛(公元1310-1369年)是元后期
江南名士,名瑛、一名仲瑛,字德辉,号
金粟道人。顾瑛与倪云林、曹梦炎并称为
江南三大巨富。
元末,顾瑛在自家玉山草堂召集时人雅集
,由杨维桢主盟,前后持续二十年,参与
其中的文学家与艺术家多达三百余人,一
时名流如云。
元四家黄公望、倪瓒、王蒙三家先后都出
入过玉山草堂,元末江南文人画家中的重
要代表张渥、王冕、赵元都留下过诗书画
作合壁。元诗中,颇有一些写于“玉山佳
处”。
后世记载:“元季知名之士,列其间者十
之八九……其宾客之佳,文词之富,则未
有过于是集者……文采风流,照映一
世,数百年后,犹想见之”。
《玉山雅集图》
此次雅集,大画家张渥用李公麟法作《玉
山雅集图》,杨维桢为之记,文中赞雅集
:“称美于世者,仅山阴之兰亭,洛阳之
西园耳,金谷龙山而次弗论也。然而兰亭
过于清则隘,西园过于华而靡也,若今玉
山之集非欤。”
以之与王羲之的“兰亭雅集”、王诜的“
西园雅集”相提并论,可谓推崇至极,这
也就确立了顾瑛“玉山雅集”在文化艺术
史上的地位。
纵观古今,历代文人雅士迭出,文人雅集
之所以能够把文人凝结在一起,便是因为
一种文化的力量,文人在其中所追寻的,
正是一种文化上的认同感。
相比起现代人早已被所谓的饮食文化,熏
得乌烟瘴气的饭局聚会,古人的依山傍水
,清脍疏笋是何其诗意畅快啊!
是时候向古人学习聚会的哲学了。
那时候,“雅集”是他们最流行的一种聚会,
“雅集”不但是“集”,而且必须有“雅人、“雅兴””。
雅集上,文人墨客必然会吟风弄雅。吟诗作文唱主角,
琴、棋、书、画、茶、酒、香、花等其他雅文化元素充当配角。